

懸鈴木方翅網蝽的危害與防治
近期您有沒有遇到這樣的情況,遠看法桐葉片大面積發黃、仔細觀察葉子的背面可以看到有帶小翅膀的蟲子,這就是方翅網蝽,接下來咱們來共同了解一下方翅網蝽的危害及防治方法。
主要危害特點:
懸鈴木方翅網蝽成蟲和若蟲以刺吸寄主樹木葉片汁液為害為主,受害葉片正面形成許多密集的白色斑點,葉背面出現銹色斑,從而抑制寄主植物的光合作用,影響植株正常生長,導致樹勢衰弱。受害嚴重的樹木,葉片枯黃脫落,嚴重影響景觀效果。
形態特征:
方翅網蝽若蟲開始為白色,后逐漸變為深褐色,2-3齡出現翅芽,體形似成蟲。成蟲體兩翅基部隆起處的后方有褐色斑,體長3.3-3.8 mm,前胸兩側向外呈異片狀翅,其均有網格狀紋,后翅透明狀膜翅,翅脈暗褐色。前翅顯著超過腹部末端,靜止時前翅近長方形。頭兜發達,盔狀,頭兜的高度較中縱脊稍高,足細長,腿節不加粗,后胸臭腺孔遠離側板外緣。
發生規律:
該蟲1個世代大約30天左右,若蟲共5齡,1年可發生2-5代或更多世代;繁殖能力強,平均每個雌蟲可產卵284個;該蟲較耐寒,最低存活溫度為-12.2℃,以成蟲在寄主樹皮下或樹皮裂縫內越冬。
傳播方式:
該蟲可借助風力及成蟲的飛翔造成近距離傳播,人為調運帶蟲的苗木或帶皮原木是其遠距離傳播的主要方式。
綜合防治:
根據懸鈴木的生態習性,運用科學合理的養護管理措施,全面把握寄主與蟲害及生物環境的三角關系。根據各自生物進程中相互制衡原理,采取物理防治、生物防治、化學防治以及結合科學的養護管理技術的應用,達到對懸鈴木方翅網蝽的防治目的。
1. 物理防治
采用物理和人工的方法消滅害蟲或改變其物理環境,創造對害蟲有害或阻隔其侵入的一類防治方法。
人工捕殺宜在冬季進行,即在樹葉落時或立冬之后,人工用批灰刀小心地將懸鈴木干體上的上翹樹皮撥開,查驗樹皮下是否隱藏有方翅網蝽越冬蟲體,注意操作時的力度。如有,可用批灰刀輕輕地刮入備用的塑料袋中,集中收集并進行無害化處理。
2. 園林技術防治
冬季清除園內和道路花帶、樹穴及其周圍的雜草和枯枝落葉,以減少越冬蟲源。蟲害發生季節,結合日常養護管理技術,摘除該蟲的卵塊和群集的初孵若蟲,適時修剪亦可減少發生世代數。經常修剪的懸鈴木在春季和夏季都會萌發新葉并形成旺長枝,從而提供害蟲的春季和夏季世代所需食物。而隔5-6年才修剪的樹體主要形成花枝,只在春季萌發新葉,所以害蟲只能發生春季世代。樹木冬季刷白,也可阻止和減少該蟲的蟲口率。
3. 化學防治
樹冠噴霧多選擇在若蟲期和初量羽化成蟲期施藥,選擇早上無風時進行高壓噴葉,使藥液穿透冠層并濕潤葉片下表面,藥劑以內吸劑為佳;樹干噴霧在4月越冬害蟲出來危害、10月下旬成蟲尋找越冬場所時進行,藥劑可以選用萊恩坪安瑞刺500-600倍液噴霧。若考慮減少對環境的影響,可采用萊恩坪安金瑞灌稀釋3500-4500倍進行灌根處理,有效期長達90天。
4. 生物防治
據了解,由于方翅網蝽在我國很多省份都有爆發趨勢,且主要發生在城市和住宅區,使用農藥對人類健康存在極大的安全隱患,該蟲對磷酸醋類殺蟲劑已產生抗藥性,因此保護和利用自然天敵控制該蟲是國內外研究的重要課題。
電 話:0371-65659988 傳 真:0371-69339322